台灣人學習日文已經是一股潮流,且有近十年的歷史。但是傳統日語的數字發音卻是與大家所熟識的不一樣哦,最重要的是還與其他日語單字有相關...
日本在我漢語流傳入日本以前,那時後的「日本語」應該稱之為「大和言葉(大和語、也就是大和民族的語言)」,當時的「大和言葉」(和語)與漢字的原本意思相當,並無其他延伸的意義。漢字的「訓読」就是視為與漢字的意義意相當。另外「原本的日語=大和言葉」。
以下的舉例、在日語的數字「最初」讀音:
「ひい(1)・ふう(2)・みい(3)・よう(4)・いつ(5)・むう(6)・なな(7)・やあ(8)・ここ(9)・とお(10)」
或者,
「ひとつ(1)・ふたつ(2)・みっつ(3)・よっ つ(4)・・・・・とお(10)」
所以「大和言葉」的讀音之下與傳入的漢字「一・二・三・四・五・六・七・八・九・十」意義相同。
註:日文中的漢字有「讀訓」與「音訓」二個系統。可視為「讀音」與「語音」之意,當然也有例外的使用方式。
實際上在古代的文章或生活表現上,數字的表現都在十以內,筆者至今為止尚未見到十以上的數字。古時候表示大量的數目時,常出現的有「五百」、「八百」、「千」...等等。
後世在數字上的使用需要,出現了所謂「對應漢字的新大和語」,也就是混合型的數字讀法。
100以下的數字,十「とお」、二十「はた」,單是並沒有一定的共通性,30以上的話、三十「みそ」、四十「よそ」、五十「いそ」、六十「むそ」、七十「ななそ」、八十「やそ」、九十「ここのそ」。「十」 的部分以「そ」作為統一表現。
舉例:
五十六=いそろく
三十一=みそひと
「モモ・チ・ヨロズ」的話就是一般代表「百・千・萬」,「ヤオヨロズ」或「チヨロズ」就是「大和言葉」的表現。漢字・漢語輸入日本以前,「日語的數字表現用語」是對當時的使用上已經十分充足。
舉例:
二日=ふつか
三日=みっか
四日=よっか
六日=むいか
十日=とおか
八百屋=やおや
八百万=やおよろず
五十嵐=いがらし
五十鈴=いすず
中國傳統的數字觀念中,「九」是最高也是最崇敬的數字,相關皇帝與神話的敘述都是跟「九」有關連。但在日本的傳統世界裡卻是「八」作為神聖的數字。例如在「古事記」與「日本書紀」中出現的詞,「大八島(おおやしま)」、「八百万(やおよろず)」、「八雲立つ(やくもたつ)」、「八千矛(やちほこ)」、「八重垣(やえがき)」、「八咫烏(やたがらす」等。
這樣你懂了嗎?
參考資料
数字 | 市場言葉 | 数字 | 市場言葉 |
1 | ちょう | 16 | そくろん |
2 | に | 17 | ちょんしち |
3 | さん | 18 | そくばん |
4 | よつや | 19 | そっきゅう |
5 | ごっとり | 20 | にまる |
6 | ろっぽう | 21 | のいち |
7 | なな | 22 | ならび |
8 | ばんど | 23 | のさん |
9 | きゅう | 24 | のし |
10 | ちょう | 25 | やっぽ |
11 | どうぐ | 26 | にろく |
12 | ちょんぶり | 27 | にしち |
13 | さんもん | 28 | ぶりばん |
14 | しもん | 29 | ぶりきゅう |
15 | ちょんがれん | 30 | さんまる |
這是目前千葉縣地方的傳統市場裡所用的數字讀法,但是不是指日本全國都這樣用,每個地方都有所不同。你可以看到都有符合上述的規則哦~(不是一貫性啦)。